颈椎病的检查与治疗 颈椎的检查从肉眼观察颈椎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的准线和关节活动度开始。 准线在冠状面的评估是通过观察头部活动对躯干及肩部的影响,乳突是否平齐和颈部软组织的对称性实现的。 通过观察颈椎屈曲的状态和患者下颌部的方向可以评估矢状面的准线。 如果一名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正常而在下颌部存在皱褶和隆起,则表明该患者的上颈椎可能存在功能障碍。 从患者后面仔细观察,头部的任何旋转可评估头部在横断面的异常。 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检查,通常取坐位最为有效。 如果需要还可以仔细观察躯干的活动和肩部的稳定性。 在屈曲过程中,患者的下颌部应该能够触碰到胸部: 在后伸过程中,可以直视天花板: 在旋转活动中,患者的下颌部头可以触到肩部: 在侧屈过程中,外耳距肩部的距离不能超过两个或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这均会随着性别和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观察得到的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筛选评估的结果不同,需要用专业的测量角度仪来更加准确地记录活动范围。 动态触诊: 对颈部软组织结构、张力以及骨的排列、压痛等进行触诊时,要依据患者情况决定是仰卧位或是坐位进行。 在仰卧位时,医生可以站或半蹲于患者头部方向:在坐位时,医生可以站在患者后侧。 上颈椎: 用手指尖的掌侧面触诊椎枕肌,对比双侧肌肉的肌力,肌张力和压痛点。 寰枕关节的肌韧带检查方法是:将食指尖放在下颌骨与寰椎横突尖部和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触诊。 位于寰椎横突、下颌骨之间的区域和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双侧应该是对称的。 C0-C1之间的错位可能会影响到下颌骨与第一颈椎横突之间的区域。位于下颌角与寰椎横突之间的区域可能在枕骨向后旋转时关闭而向对侧旋转时打开。 在侧屈过程中,乳突可能会出现不平衡,并且,位于寰椎横突与乳突之间的空隙可能会缩小。 寰枢椎的骨性准线是通过比较寰椎横突与轴关节支柱是否相对平齐来评估的。 医生通过用食指和中指触诊双侧的结构来建立联系。寰椎后侧有凸起或在寰枢关节突触诊到阶梯状感觉则说明在寰枢椎间可能存在旋转错位。 寰椎的后侧有凸起或寰枢椎之间的间隙变窄则说明可能存在寰椎的侧方移位。 如果双侧枕骨下肌的紧张度和柔软度不一致或是椎枕肌明显紧张,则意味着上颈椎关节可能出现了某种功能障碍。 然而,上颈椎位于动力学链条的末端,肌肉紧张度与准线不一致也是非常普遍的。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的变异或是身体的代偿性适应,而不代表关节的疾病。 下位颈椎C2-C7:在这一部位,需要触诊棘突间的区域、后关节支柱(脊柱)的骨轮廓、压痛点以及准线。 在坐位时,棘突间的区域可以这样触诊。将中指放在棘突上,食指与无名指放在两侧边缘侧,来比较邻近棘突间的韧带,由于棘突末端分叉,所以很难触诊到颈椎中间部。 但是,如果颈部轻微前屈,将会变得容易触诊。关节柱是很不容易直接触诊到的,但是它可能是一个发现旋转移位的 概述 颈椎病是人体疾病中,影响范围广范,表现形式复杂的一种疾病。如果说脊柱病是万病之源,颈椎病也可以把它认为是万病之源。颈椎病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1颈部不适,颈部有酸、痛、凉、功能障碍等症状,病变只局限于颈部。 2颈部及肩部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称之为颈肩综合症)。 3颈部无症状但支配区域有以下症状: ①上肢不适,疼痛及功能障碍,有患者表现在扳机指,桡骨茎突缩窄性腱鞘炎,网球肘,腕管综合症。 ②头部不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神经衰弱,脑中风的早期症状及体征 ③以五官科,眼科症状出现,眼、耳、鼻、喉症状。 ④以心肺功能、呼吸系统异常出现,如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心动过速、心肌缺血、早搏、心房纤颤。 ⑤血压、血脂、血糖异常。 ⑥泌尿生殖系统异常。 ⑦内分泌功能异常。 无论是那一型颈椎病都是一个复合病症,不是单一的,都有多部位,多组织多层次的损伤. 诊断:一问,二看,三摸,四影像 1问: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症状和体症及相关的各种因素。 2看:解剖形态的变化,脊柱屈度的改变,肌群高低、宽窄,肢体长短,色泽,活动度,形体姿势的变化等。 3摸:有无压痛点,肌张力,椎体椎间隙及位置的改变、棘突有无明显的偏歪,项韧带有无剥离,有无压痛点,肌肉,肌腱关节囊,有无结节状,条索状,块状,硬度的改变。 4影像学:影像学对诊断及治疗都有重要的作用。看软组织,骨关节的位置,间隙,密度是否正常,有无增生、错位,钩椎关节的变化,神经孔、寰枢椎、环枕间隙、椎体位置、生理曲度的变化,项韧带有无钙化。 治疗 1、针刀治疗部位的定点: 抓住主要矛盾,定点要准确 (1)定点宁少勿多 (2)松解时宁浅勿深 (3)位置宁靠中线勿靠两边,因为两边是重要的椎动脉、神经根。 2、局部用药注射时,针头到达病变部位后一定要回抽,看有无血液,如有血液调整深度和方向,药液绝不能注入血管。 3、松解时手到哪,针刀到哪,绝不能放空刀。 4、松解肌肉的起止点、项韧带起止点、关节囊、松解的要点是如何松解,松解什么方向、什么角度、什么部位,是一针一点,是一针多点,还是多点多层次,根据病情而定。 5、拔针刀后一定要立即充分止血,表皮有无出血都要压迫3----5分钟,目的是出血少、吸收快、疗效好。 6、松解后立即手法正骨。 (1)患者仰卧治疗床上,正骨医师站立患者床头,一只手的拇指按压到偏歪的椎体,其余四指附于对侧椎板部位。另一只手附于枕后两侧枕外隆突部位的外下沿,双手合力左拇指推,其余四指拉,一推,一拉,一旋,一牵,一气合成。如向左侧偏歪,医生左拇指就向右侧推按,其余四指向对侧拉,如向右侧偏歪,医生右拇指就向左侧推按,其余四指向对侧拉。一推,一拉达到复位目的。 (2)上位椎体偏歪(C1----C3),颈椎抬起10---15度 中位椎体偏歪(C3----C5),颈椎抬起15---25度 下位椎体偏歪(C5----C7),颈椎抬起25---35度 注:骨桥形成、椎体融合不能正骨。 正骨要力争做到稳、准、轻、巧。 根据不同病情,不同部位,灵活掌握。 7、根据病情,针刀松解部位的多少、深浅、层次、方向,适当用药。 西药:⑴克林霉素1.2克,丹参20毫升,维C2克,维生素B毫克,静脉点滴1日1次,3---5天。 目的:预防感染,改变微循环,营养神经,防止再粘连。 中药:⑵独活9g熟地12g茯苓9g寄生9g白芍12g炒杜仲9g秦艽9g当归9g牛膝9g防风9g川芎6g黄芪12g细辛6g桂枝6g生甘草3g 水煎服,一日一剂 ⑶颈椎散:当归,红花,三七,打粉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10天一疗程。适用于各型颈椎病。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手法 松解后第五天进行骨关节调理,推拿按摩,理疗。 常用调理手法,推拿按摩采用,滚法,揉法,提拿法,分筋理筋法,弹压法,顶推法,轴线牵引法,过屈过伸牵引法,椎板侧推法,手法调理应视病情而定,十次一疗程。 病人自我康复调理 1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屈摆动 2屈颈旋肩 3双手交叉按压分离颈部 4单手提拿颈部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