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年均肿瘤发病人数约万,约有25~3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肿瘤侵蚀或骨转移,占癌痛的85%左右。 其中,有一种恶性血液癌症,初始症状往往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等,被称为“啃”骨头的血液肿瘤,它就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 MM多发于中老年人,高发年龄为50~70岁。可能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免疫紊乱、病毒感染等。部分MM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可能表现为骨折、疼痛、贫血、高钙、反复感染及肾功能不全等,临床症状多样,极易被误诊。有人表现为骨痛,就诊于骨科;有人肾功能异常,而就诊于肾病科;发热患者则就诊于感染科。不少患者辗转于多个科室,误诊率甚至达到40~50%,最后才被确诊为MM。 参加此次多学科会诊的李奶奶,2年前被诊断为MM,遂行化疗。年6月,磁共振发现伴发脑膜瘤。年2月,腰椎磁共振发现胸12椎体压缩骨折。 红色箭头处为骨髓瘤,黄色画圈为骨折处MM具有复发性、难治性的特点,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如果对病情不加控制,胸、腰椎病理性骨折,最后容易发生截瘫。 该如何控制李奶奶的病情,防止截瘫?有哪些前沿治疗技术,能够对MM标本兼治,延长生存期? 且看美中嘉和国际多学科会诊专家团将为其制定哪种治疗方案! 会诊纪实 国际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其合理化和个性化的诊疗能提升患者生存率,缩短患者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多处问诊、重复检查带来的费用和负担。 会诊开始,与会专家全面、完整地了解了患者的病历、影像等资料,仔细倾听了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及诉求,随后,针对患者病情及诉求,来自中、外的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物理师、技师、护理人员等几十人的医疗队伍,开启了此次的多学科会诊。 患者病历 上下滑动框内文字,了解患者详细病情▼ 初步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77岁 患者2年前诊断多发性骨髓瘤,IgG-kDS分期IIIA期,ISS分期I期,行R-VD方案化疗。.06.13颅底MR平扫+增强:颅底占位,考虑脑膜瘤,脑多发梗塞灶、软化灶。.02.05腰椎MR:胸、腰、骶椎改变,符合多发性骨髓瘤改变;胸12椎体压缩骨折,病理性骨折可能大。患者目前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未见明显变化。 既往史:高血压2级,中危。最近血压偏低。 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ECOG1,精神状态可。 讨论时刻 病理性骨折,如何防治? 胸12椎体压缩骨折,出现椎体楔形改变,病理性骨折可能大,可建议局部姑息治疗,如外科手术内固定、“骨水泥”介入治疗等。 如出现无脊髓压迫、药物无法缓解的严重骨痛,还可采用放射疗法。因MM细胞对放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局部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防止再次病理性骨折。 哪种前沿治疗,可标本兼治? CAR-T免疫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治疗MM的方式,对骨髓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的作用。 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年会上,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Ciltacabtageneautoleucel(Cilta-cel)的一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1]: 01 在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Cilta-cel治疗组的总缓解率为97%,67%的患者达到严格的完全缓解。 02 通过观察低剂量下的CAR-T疗法发现,MM患者首次反应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且72%的患者产生持续反应。 03 此外,有93%的可评估患者达到了最小残留病(MRD)阴性标准。 04 随访一年后,仍有89%的患者存活,77%的患者疾病仍无进展,这一持久反应显示出BCMACAR-T疗法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治疗潜力。 此项CAR-T创新疗法,降低了患者疾病复发时的痛苦与无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升生存质量。 会诊结论 经过详细讨论,会诊专家给出如下意见: 椎体楔形改变,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方案,建议血液科专科就诊,考虑CAR-T免疫治疗。 随着对MM发病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治疗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免疫治疗在其中大放异彩。 免疫治疗可显著改善MM患者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控,给患者带来治愈新希望,包括CD38单克隆抗体(如达雷妥尤单抗)、抗BCMA的CAR-T免疫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BITE)等。希望MM病友们,能燃起希望,与病魔对抗到底! 参考文献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