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正骨四步手法 1、放松手法:其目的使患者颈椎上下6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充分放松,主要通过掌心和拇指揉法,也可应用擦法、按法和摩擦法,在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紧张压痛点处做震法。手法应柔和轻松,避开椎小关节肿痛处,或者使用轻手法。 2正骨手法:分快速复位法和慢速复位法两种。前者多适用于青壮年及健壮者。后者适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对体质弱和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也可应用缓慢复位法。快速复位法应先选好“定点”及“动点”,在操作中加一个有限制的“闪动力”,以使颈椎关节因受短速有力的“闪动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的动作与快速复位法基本相同,只是不用“闪动力”,重复3-5次的连续动作,让关节在运动中受“定点”的阻力和“动点”的动力而还纳复位。 3强壮手法:对于椎旁硬结粘连组织,可用弹拨、拿捏、推拿等理筋法,以散结调理软组织的平衡机能。对于松驰、萎缩的软组织,可用指针点、捻、叩打、摩擦生热等法,以温热补气与强壮,并可选取一组穴位行调和阴阳,行气活血的补益法。强壮手法对病程长,体质虚弱和老年病人尤为必要,同时对颈椎关节失稳有康复作用。 4痛区手法:脊柱病除椎旁疼痛外,由于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还可在四肢、头、胸、腹部出现症状和病症。传统推拿以病症局部治疗为主,治脊疗法的正骨推拿法则是以脊柱部位治疗为重点,只要祛除(改善)脊柱病的骨性压迫,临床症状常可立竽见影地减轻或消除,局部病症也可不治而愈。但对病程长,症状重的病人,在结束治疗之前,于脊柱复位后,应在痛区局部常规施行简易手法,起到促进局部组织康复的作用。根据局部症状可以选用补虚泻实的手法。 常用手法有揉法、搓擦法、捻弹法、捏拿法、震颤法、叩打法,点穴法和运动法等,必要时随症选用。正骨推拿的要领在正骨,其它手法可以随症变通选用。正骨手法的目的是达到复位。一般选1-4种正骨手法即可,治疗时间短暂而快捷。揉法可以贯穿于整个手法治疗的每个阶段(开始、结束及每个重手法之后),故又称调整手法。病情轻者只用放松手法与正骨手法即可,无颈椎关节错位或关节错位已复正者,可停用正骨手法,加强强壮手法。 脊椎病因治疗学(龙氏正骨)治疗颈、胸、腰和骨盆等疾病培训 主讲:段俊峰教授、1天理论、4天临床实操与手法练习 龙氏正骨推拿以脊柱解剖、生物力学和脊椎病因理论为基础、运用独特的“三步定位诊断法”及纠正脊椎错位的“四步十法”,具有科学严谨、定位准确、无痛安全的特点,是既治标又治本的脊椎病特效治疗方法。是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适宜推广技术项目”、“十年百项重点推广项目”。魏征、龙层花教授等编著的《脊椎病因治疗学》是我国脊椎病因学的奠基之作,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已再版了4次仍供不应求。脊椎病因治疗学还被多家医学院校列入本科生课程,国际上,世界各地数万名医学同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龙氏治脊疗法,对各种颈椎、腰痛、腰椎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急慢性腰扭伤等病症,疗效确切。这套手法可以对脊椎病因引发的疾病进行辨证施治,其特点为:稳准、轻巧、无痛、安全,疗效确切,现已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科研课题和成果推广应用。 龙氏正骨四步十法 四步: 1、放松手法:揉法、按法、拿法、滚法。 2、正骨手法:正骨十法中选用。 3、强壮手法:(分筋、理筋法)、调和阴阳:弹(拨)法、拿(捏)法;推(擦)法、点(穴)法。 4、痛区手法:镇静止痛法及兴奋调理气血法,揉(捏)法、抚(摩)法、搓(擦)法,点(穴)法,叩(打)法、震(颤)法、运动法。快速复位法:适用于青壮年(闪动力)。缓慢复位法:适用于老年人,小孩,体弱者(生理运动)。 十法: 一、颈椎正骨十法: 1仰头摇正法: 2低头摇正法: 3侧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 5侧向搬正法: 6挎角搬按法: 7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 8侧卧推正法: 9.牵引下正骨法: 10.反向运动法:) 二、胸椎正骨法五法: 1单向冲压法: 2俯卧双向分压法: 3俯卧旋转分压法: 4肋骨平推法: 5 俯卧定向捶正法: 三、腰椎正骨法十法: 1双手重叠直接冲压法: 2双手间接分压法: 3俯卧牵抖冲压法: 4俯卧牵引兜肚法: 5俯卧摇腿揉腰(背)法: 6坐式旋转摇扳法: 7侧卧摇按法: 8俯卧按腰扳腿法: 9抱膝滚动法: 10背晃法: (摘自龙层花脊柱病因治疗学) 开课通知 《脊椎病因治疗学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 每月一期长期举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