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的诊断医治 周围性神经系统:分为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①脑神经与脑相连,共12对,依其组成分为感觉性神经,运动性神经和混合性神经。②脊神经自脊髓发出,共31对,颈部8对、胸部12对、腰部5对、骶5对、尾骨1对,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的,均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后支较小,散布于躯干背面,前支粗大除第二至第十一对胸神经外,其余脊神经前支交织成丛,分别称为颈丛、臂丛、腰丛,由丛再分为神经支,散布于躯干四肢和皮肤。 1、颈丛:由第一至第四对颈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有枕大神经和膈神经等。 2、臂丛由第五至第八对颈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有正中神经、尺神经、绕神经. 3、腰丛由第十二胸神经部份前支和第一至第四腰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有股神经等,股神经损伤后,由于股四头肌瘫痪,不能伸小腿,膝跳反应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4、骶丛由第四、第五腰神经前支和全部骶尾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有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的大的一根神经,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引发的主要运动障碍是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跟站立。 脊椎病的诊断医治 1、脊椎的解剖和功能;脊椎共有33个,其中颈椎7个(用C表示),胸椎12个(用T来表示),腰椎5个(用L表示),骶椎1个(用S表示、儿童时5个),尾椎1个(儿童时4个) 1、典型的脊椎有:椎体、椎弓根、椎板、椎孔、椎管、椎突、关节突(小关节、后关节) 2、颈椎的特点:环椎、枢椎,棘突分叉(横突口通血管)。 3、胸椎;椎突向下斜、椎体横突各有一个关节面。 4、腰椎:脊突水平样平伸,第三横突最长。 5、骶椎:前后有骶椎裂孔和椎孔。 2、脊椎是有一定的自然曲折度。。。。。。曲线。 3、椎间盘的解剖和功能:上下软骨板,周边纤维环,核心、髓核(水80%,胶原蛋白20%),可以做变型运动。膨出;椎间韧带损伤可以构成骨刺。椎间盘膨出不超越3MM不会引发症状和疼痛感。 4、颈腰部的肌肉韧带: 1、颈韧带起于后枕部至于颈椎脊突,作用是避免头过度前倾(时间长了就会劳损,一个动作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2、前后韧带,起于后枕部止于骶尾部。椎体前部宽大、结实,后部上宽下窄。椎间盘突出都是向外突出。椎管狭窄可以用针灸、中药、按摩疗法来医治。 3、斜方肌,起于枕部颈韧带,胸椎脊突止于肩胛冈肩峰。斜方肌损伤会造成弹响肩。 4、肩胛提肌起于颈C2\C3\C4脊突止于肩胛内上角。如果第一第二颈椎突出或骨刺会影响到肩胛提肌疼痛,和相反的病理反应。 5、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锁关节止于乳突(耳后高骨) 6、梨状肌起于髂骨和骶骨上端止于股骨上端。 1、颈椎病(颈椎综合症) 1、概念: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关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椎体边沿增生、韧带变形肥厚和继发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邻近的血管神经,并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2、病因:内因椎间盘的退变、骨关节的退变,外因外伤、慢性劳伤。 3、分型: (1)神经根型:症状是颈背部及一侧上肢疼痛麻痹,随时可有象触电的感觉,有时提拔后疼痛减轻,时间久则肌肉萎缩握力差。 体征:颈椎棘突旁有压痛点、击顶实验手臂麻痹,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麻痹。 鉴别诊断:1、臂丛神经损伤,可以做个肌电图。2、周末综合症(酒后睡觉沉,压着神经都在肩关节以下,病发时间比较短)。3、肺尖部肿瘤。4、冈下肌炎(天宗穴的下方)。 (2)椎动脉型:症状是头疼头晕乃至恶心呕吐(结构性改变),转头眩晕加重乃至可突然晕倒的现象 鉴别诊断:与高血压、美尼尔综合症(跟乘车头晕呕吐的感觉一样)脑部肿瘤。 (3)脊髓型:症状是走路不稳、双下肢无力,如踩棉花堆走路坡脚易摔倒(医治要谨慎当心),身体又紧张感。 体征:膝腱反射亢进,震痉实验明显,肌张力高。 鉴别:椎管狭窄、椎管肿瘤、脊骨病变。(看颈椎病前一定看片子) (4)交感神经型:症状耳鸣、眼干、胸闷、憋气、心慌、失眠多梦、高血压、心律失常。 体征:心电图示却血改变。鉴别与更年期。 (5)混合型:症状两种以上类型的同时出现。 (6)颈型:症状是颈肩背部疼痛、板紧不舒服。鉴别与颈椎小关节综合症、颈肩综合症。 4、颈椎病的影象学检查:X线片、CT片、核磁共振成像、追管造影、肌电图。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症状+体征+片子=诊断症状+体征。。。无片子=疑珍。症状没有+体征没有+片子有=病排除。 5、颈椎病的医治:手法、改变、拉压、牵引(角度在°)、针灸、拔罐、中草药、小针刀。 外伤性颈椎病注意事项: ①外伤性的颈椎损伤,一定不能乱动,需要采取措施是,固定住位置,医院拍片诊断后再进行医治。 ②60岁以上老人,颈椎的问题,不主张给予颈椎复位,可采取推拿的疗法解决肌肉痉挛。 ③急救措施,颈椎产生损伤后,可以临时利用书本或相应的硬纸壳的用具固定颈椎后,当天拍X片,3天后再拍一次X片检查后,确诊后以放松性的手法,疏导经络消炎。 ④颈椎病的医治一般情况是隔一天一次医治,三次便可康复。 ⑤第二、3颈椎旁有血块或损伤时,必须先按风池、翳明后从上向下用滚法治愈。 ⑥颈椎尽量的少动,板、转复位更要当心。 中药: 交感神经型:钩藤12克、天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丹参15克、白菊花、龙牡蛎各15克。 脊髓型:初期:桃仁、红花各10克,葛根12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中晚期:地龙24克、蜈蚣12条、全虫12克、钩藤24克、伸筋草24克、葛根12克、丹参24克、芍药24克、狗脊12克、党参24克、鸡血藤24克、草和车24克、土元12克、白芥子36克。 医治颈椎病的可以用自制药袋或药丸: 当归、川穹、桂枝、川乌、红花、鸡血藤各10克,白芷12克,苏木15克,仙鹤草9克研成末(我认为应当加上鬼针草和白蒺藜)制成药袋或膏药、药丸等制剂。或内服或外敷。 白蒺藜主要医治腰脊痛,捣成末,加密做成丸子口服。 2、颈椎小关节综合症:(后关节紊乱) 1、症状:颈部、肩背部疼痛,转颈活动受限。2、体征是颈椎旁有明显的压疼点,有时可触到偏歪的棘突。3、诊断,颈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无头晕和上肢麻痹症状,病发的时间比较短。4、医治、手法复位解决根本问题推拿+中频+针灸,片子上没有很大的改变。(颈椎椎间盘突出0..3就非常大) 3、肩胛提肌损伤(综合症):1、病因病理:长时间一个工作习惯姿式、外伤。2、症状、肩胛部疼痛伴一侧颈旁、肩背部酸痛板紧。3、体征C2C3C4颈椎旁及肩胛内上角压痛点。4、诊断与鉴定:症状加体征。5、医治推拿弹拨手法、针灸旁刺齐刺、银针-局部注射封闭。 4、颈肩综合症:1、病理病机:背部肌腱筋膜的劳损而造成的颈肩部综合症,包括颈部棘上韧带的损伤(棘间),颈肩背部筋膜损伤。2、症状是颈椎旁及肩背部酸胀疼痛、僵硬、板紧不舒、低头劳累或天阴下雨时症状加重。3、体征脊椎旁及其他没有压痛点。 5、落枕:1、病理病因:颈椎小关节的错位+肌肉急性劳损(同时查胸椎的上端小关节是不是错位)。2、症状,病发突然、晨起或睡觉起来后颈背部酸胀或转颈活动受限。3、体征,转颈活动受限、椎旁有压痛点比较单一(椎旁以上)4、诊断是症状加体征。4、医治手法复位+推拿+针灸。 医治:施术时患者取座位,头前倾(需根据病椎位置而定),如病椎为第4、第5椎,头前倾45度左右,第六颈椎则头前倾60度,医者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扶持其枕部,当头颈转动到受限位置时,突然用力,此时会听到1声“嘎巴”,表示病椎已得到复位,如无声响可再转回,重复上述手法,直到复位成功。 6、枕神经嵌压综合症:1、症状是可出现后枕部板紧酸痛不适或刀割样阵发性刺痛。2、诊断:痛的部位+痛的性质、刺痛阵发性的痛。3、医治用推拿手法。 7、冈下肌炎(综合损伤):1、症状是肩胛部疼痛还伴随一侧的上肢酸痛麻痹,肩关节活动受限。2、体征是冈下肌局限性压痛、肩胛骨疼痛。3、医治推拿+针灸+中频+局部注射。 8、肩周炎: 1、症状:是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逐渐加重,夜间活动疼痛更加重。 2、体征:患肢摸对侧肩、背手摸脊、摸对侧耳,一定按年龄来肯定和排除(肩周炎周围没有没有压痛点,剑锋下为三角肌)。 3、医治局部注射、针灸、推拿(肩周炎两年后会自然消失)。穴位条口透承山是经验穴,中平穴是一针疗法中的经验穴。颈部穴位风池、风府、翳风。肩部穴位,肩井、天宗、秉风、巨骨、肩髎、中府、云门 肩周肌肉由C5-T1神经安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调和完成肩关节的的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上提等运动功能。 发现83%的肩周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行性改变,C3-C7椎旁有压痛点。 9、肱二头肌腱炎(腱鞘炎):1、症状是肩关节前侧肱二头肌腱附着出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摸脊)。2、体征是患肢后摸脊时肩关节前侧局限性压痛比较明显,与肩周炎的区分是肩周炎不痛。3、医治局部注射+针灸(围刺法)+皮肤照耀。 10、胸椎紧缩性骨折:1、病理病因分、内伤老年骨质疏松解解剖位置一般在胸11、12椎骨处,外伤臀部着地。2、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反射到胁肋部及上腰部并伴随腰部无力酸疼(有没有外伤史)。3、体征胸腰部椎旁压痛+X片+胸椎楔形改变。4、医治早期止疼为止+膏药,减缓期(中晚期)手法复位+针灸+改变复位。上部腰椎和下部胸椎的复位用改变法。 腰椎病:因闪挫或慢性劳损,致使保持腰椎平衡的肌力失衡,骨关节紊乱,椎间盘产生位移或退变,致使椎曲变异或侧弯等力学改变,影响脊神经或脊髓,马尾神经而出现症状体征,概称腰椎病。 由于下肢神经来自腰脊神经,腰椎痛多有下肢疼痛,因此临床上将这类病变称为腰腿痛。 11、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以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在外力作用下破裂,髓椎从伤口突出,其突出部份和变性纤维环刺激和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马尾等组织引发腰痛,并伴随放射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病变部位多发生在腰,腰5-骶1次之,腰3.4少见。 病理病因,1、内因:是椎间盘老化退变,外因是外力(剪力改变力)椎间盘周围炎症和损伤。椎间盘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椎间盘周围炎症刺激神经根,髓核突出与周围组织产生抗原反应、过敏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病在0..8毫米。2、症状:是腰痛,一侧下肢痛、麻痹,疼痛的部位在臀外股后小腿后外侧为主,乃至出现下肢萎缩,还可出现间歇性跛行。3、体征:出现足下垂或仰趾走,直腿抬高加强实验(+)膝腱跟腱反射区减弱或消失,椎旁压痛点叩击痛(+)并放射到下肢(腘窝以下),乃至可出现大小便的障碍,严重者大小便失禁。“马尾神经”马鞍区感觉异常。4、X片出现侧位片椎间隙变窄,CT片出现椎间盘突出的一切症状。核磁共振、肌电图都可以分辨出椎间盘突出。5、诊断:一定要有症状+体征+影象学改变。医治,手法复位用改变法、侧板法(也叫斜板法)、拉法、旋转法。针灸腰夹脊各穴位、环跳。推拿、小针刀、中药口服。 12、腰椎小关节综合症(急性腰扭伤或腰椎后关节错缝): ①腰椎后关节又称小关节,即关节突,关节左右各1与前缘的椎体关节组成三角形状的结构,除第一腰椎后关节盂是夹槽状以适应与12胸椎组成“插榫(sun木器相扣的凸凹槽统称为榫)关节”以外,其余四个腰椎的后关节盂都有2个关节面,即内侧面和外侧面,而这两个面与脊柱的中轴线夹角是内侧面小,外侧面大。 ②腰椎后关节的前缘与椎体的后缘组成椎间孔,而关节囊与椎间盘的纤维环相连,如果关节错缝,关节囊撕裂者,可以致使纤维环撕裂。 ③医治:腰眼穴或下肢的委中穴处可发现紫色血络,用三棱针放血或刺后溪,外关透三阳络,承山、大包。整脊复位选用腰椎旋转复位法。手法复位、推拿、小针刀。 ④症状是腰痛,双下肢不痛,弯腰及劳累后加重。 ⑤体征是腰椎棘突旁有压痛点。腰3以下为马尾神经,腰4以上为主神经。 十三、骶髂关节疾病 ①骶髂关节损伤:1、病理病因(妇女比较常见),外伤,妇女孕期及产后。2症状,腰痛伴随一侧臀部及下肢疼痛麻痹。3、体征压痛叩击:压痛叩击时,痛点在骶髂关节或髂后上脊(微动关节)。医治用手法复位:拉法、旋转法、针灸用围刺法,推拿,局部注射。 ②骶髂关节错缝:系指骶髂关节因外伤而造成的微小移动,不能自行复位,且引发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者而言,骶髂关节错缝亦称骶髂关节脱位,女性在生理上的特点,故患者多于男性。 病因:突然滑到单侧臀部着地,地面的反冲外力沿坐骨结节向上传导,上身重力向下冲击,2力集中在骶髂关节上,迫使髂骨向上向内移错或使单肢突然负重,剪力作用于骶髂关节,如打球、跳高、单足失足等,都可以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 亚健康手法调理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