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颈椎病要点解析

时间:2016-9-30 11:24:3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武汉中焕针刀医学研究所,是由针刀泰斗周中焕教授亲自创办的一所针刀医疗研究机构,该所科研氛围浓厚,风气开放。周派针刀以“精准诊断、靶向治疗、多元微创、医养结合”的独特风格面向世界,周派针刀弟子众多,遍布世界,针刀治疗之莲花已遍开環宇,福泽天下。

(一)、肌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肩胛提肌,C2棘突旁,或颈固定肌群(头、颈夹肌、头、颈半棘肌)。用针刀斜刺术效果好,且安全无痛。

(二)、动脉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椎枕肌、腱弓、环枕后膜,C2关节囊;

(三)、神经根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固定肌群、项韧带及颈背筋膜等;

(四)、脊髓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颈固定肌群、项韧带、某一压迫节段关节囊、并辅以动态牵引、营养神经药、扩血管药;

(五)、交感型颈椎病:针刀主要松解斜角肌或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

(六)、肩胛提肌、C2棘突旁是颈椎病治疗最常用点,该处成人80%以上均有损伤(侧卧不用枕为最佳治疗姿势);

(七)、针刀治疗颈椎病功用应该占70%,而手法整脊,适当用药占30%,针刀医师必须学会整脊术;

(八)、不要忽视颈椎保健枕、两侧耸肩睡和颈椎保健操的三大要点,因为预防颈椎再损伤比治疗更重要。

1.棘突正中:碰到坚韧的项韧带即切刺,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2.棘突旁:后正中线旁开1.5-2.0cm,多为斜方肌、头夹肌、横突棘肌(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损伤点。斜向内侧朝棘突旁骨面方向切刺,或垂直于椎板、关节突骨面逐层切刺,不强求到骨面,落空感即止。

3.关节突:后正中线旁开3-5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针刀与关节突骨面垂直逐层切刺,先松解浅层的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沿关节突的骨面向内外铲切。

4.椎枕区(颅底枕骨上下项线之间)浅层:由内向外分别有项韧带、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胸锁乳突肌附着深筋膜:有数条往上的皮神经穿行而过,由内往外分别是:第三枕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在穿行(出)椎枕部时容易受到来自椎枕部紧张挛缩的肌腱、筋膜的卡压、刺激深层下项线:枕下肌群止点,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三肌围成枕下三角,椎动脉在此过C1后弓椎动脉沟进入枕骨大孔,椎枕肌的损伤,寰枕、寰枢关节的错位,容易卡压、刺激椎动脉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眩晕。

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成三等份,临床上发现: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解剖层次:浅层:前者相当于斜方肌的外侧缘,有枕大神经穿出,后者相当于头夹肌的内侧缘,有枕小神经穿行,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而上述三神经与额颞部的眶上神经和颞神经有着广泛的交通支,椎枕部肌群的损伤,常可卡压或刺激这三条神经,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深层:前者相当于头后小直肌的止点,后者相当于头后大直肌和头上斜肌的止点。

所以,上下项线之间(包括上下项线)中内1/3和中外1/3交界处、C2棘突旁、C1横突、C2/3关节突是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上下项线之间针刀操作: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底骨面方向逐层切刺,不横切。

温馨提示:

武汉市中焕针刀医学研究所位于武昌火车站东广场南安街凯旋名邸小区斜对面。

周中焕教授坐诊时间:

每周一至周六上午:武昌白沙洲大道江民路口南行米—星苑门诊部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武昌火车站东广场南安街武汉市中焕针刀医学研究所

咨询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fganv.com/cyys/988.html
------分隔线----------------------------